2010年7月26日 星期一

日本為亞洲捕鯨大國

相傳日本人捕鯨魚是徐福所傳授。
秦始皇派遣至海外探尋蓬萊仙島,求取長生不死的仙丹,沒有結果,回報秦王,因受大魚所阻,不能取到仙藥。據史記中記載,秦始皇政三十七年(西元前210 年)徐福向秦始皇要了「善於射殺鯊魚的人及大弓箭」再度出海至日本。據日本和歌山縣新宮市史記載:此地因潮流關係,成為日本捕鯨的中心地,同時此地的捕鯨技術,亦相傳為徐福所傳授,因此在各地盛行「鯨魚舞」以紀念徐福。新宮市三輪崎漁港為日本著名的捕鯨基地之一,有自古相傳的古老習慣,在捕得鯨魚以後,一定將鯨肉供奉於徐福墓。
日本現存有徐福捕鯨圖」畫作一幅,畫中為二十隻搖漿小船圍捕二尾鯨魚,每隻小船上有漁人 10 名,有人擲槍鏢鯨魚,有人弋漁繩牽引十分生動。我國古詩中亦有同樣的記載,如唐代詩人李白的「古風」中就有。「…尚採不死藥茫然使心哀連努。射海魚長鯨正催嵬…」;清時黎庶昌在「訪徐福墓」中也有「…滔滔碧海掣長鯨弩射濤頭照眼明,遺法尚遺秦士在相將賽墓報徐生」。

不論日本或中國都有類似的傳說及記載,日本人最早捕鯨魚的方法是在秦朝時我國徐福所傳,似乎極有可能。
日本捕鯨業已有四百多年歷史,鯨肉曾經是日本人重要蛋白質來源,早期日本人在其沿岸,使用鏢刺及網取式捕鯨。十九世紀,美國、英國侵入太平洋,以動力漁船、捕鯨砲大量在日本附近海域捕鯨,致日本捕鯨業衰退。二十世紀初,日本建造新式捕鯨船,往南冰洋捕鯨,開啟了日本捕鯨業的新局面。

捕鯨,百餘年來一直是國際爭議討論的題目。英國在 1908 年即訂定有關鯨魚工業的法律,防止鯨魚被濫捕,後來國際上也紛紛採取保護措施,1931 年國際捕鯨公約簽字,1937 年捕鯨國在倫敦簽署捕鯨協定。
由於捕鯨船隻、設備、技術不斷地進步,1937 至 1938 年之漁期, 全世界捕鯨數量達二萬九千頭,1944 年全世界捕鯨數限制為每年一萬六千頭。1946 年十五個國家在華盛頓簽署國際捕鯨取締公約,1971 年制定「海洋哺乳動物保護法」, 同年國際捕鯨協會 (IWC) 提出終止商業捕鯨的宣示,雖然被允許捕鯨的數量逐漸在減少,而反對捕鯨的聲浪及動作卻愈來愈大。
1987 年底國際商業捕鯨已經全面終止,實際捕鯨行為依然假借調查鯨魚資源等其他名目存在,國際間爭議不休,糾紛仍然持續。

日本捕鯨文化 藉科研為目的屠鯨:
鑒于全球鯨魚數目劇減,在國際社會和環保團體多次呼籲下,國際捕鯨委員會IWC從1986年起禁止商業捕鯨活動,但是,以科學研究為目的卻不在此限。目前,43個成員國大部份均支持原住民捕鯨,但對于商業捕鯨的意見出現很大的分歧。多數成員國希望禁止捕殺鯨魚,因為鯨魚已經成為海洋的象征,但由日本和挪威為首的其它成員國,則主張可持續發展商業捕鯨業,就與漁業一樣。

日本每年進行兩次自設配額的「科研」捕鯨,分別在春夏兩季鯨魚活動繁盛期。載著200多名隊員的調查船隊從下關港出發,駛向鯨魚出沒的北太平洋。這時,身兼船長之職的炮手會先以鐵炮捕殺鯨魚,再由研究人員解剖和抽取樣本,並將鯨魚的捕食習慣、遷徙模式等進行分析記錄。然后,鯨魚屍體會轉到冷藏庫,待回國后分售魚類批發市場,所得收入將作為研究經費,然而,環保組織指責日本政府以所謂的「研究」計劃,實際用意是繞過商業捕鯨禁令,借「科研」之名來掩飾商業捕鯨。事實上,日本「科研捕鯨」所得的鯨肉,最后統統供應給全國200多個市場和專賣店。
為推翻IWC的商業捕鯨禁令,日本甚至以經濟援助為餌誘小國加入IWC,以壯大反對力量。日本政府透過向貧窮的沿海國家提供漁業援助,換取他們支持該國的捕鯨政策,此方法據稱已經成功收買8個IWC成員國,包括加勒比海地區、所羅門群島和畿內亞。面對日挪兩國的包圍戰術,部份IWC成員國在商業捕鯨的立場開始變得軟化,可能容許恢復有限度的商業捕鯨。然而,由于鯨魚繁殖緩慢,一旦禁令被推翻,將是一場鯨魚大災難。
參考資料 日本文化物語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